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_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48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487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??曹操麾下最强的护卫典韦身陷翁城,只有曹洪可以保护曹操,否则曹操可能会死于混战之中。

    ??“众将士,随我来!”

    ??曹休大吼,带着一千虎豹骑,回身与长水胡骑奋战。

    ??长水胡骑有四千人,凭借人数优势和吴起的军团天赋,强行压制曹休的一千虎豹骑。

    ??曹休持枪,左突右冲,刺落十几个长水胡骑。

    ??长水胡骑经过吴起强化,十几个人联手围攻曹休。

    ??吴起的总兵力达到了三万四千人,几乎五倍于曹操的兵力!

    ??曹操遭到吴起在城外围剿,已经攻上城墙的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真、乐进、王双等武将回头看到城下的曹操被吴起以大军围困,大惊失色。

    ??“随我回去救孟德!”

    ??夏侯惇认为曹操的性命比一座城池重要,也不继续争夺城墙,而是带着手底下的将士,退下城池,回身去救曹操。

    ??“众人随我回师!”

    ??曹真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??曹真是曹操的养子,在他看来,十座城池也比不上曹操。

    ??原本即将陷城的局面,被吴起以围魏救赵之计,强行解围。

    ??“竟然还真的成功了……”

    ??韩非观战,发现吴卫还真的可以击破曹操,对子夏另眼相看。

    ??子夏并不是腐儒,相反,魏文侯还有魏国众多文臣武将师从子夏,是因为子夏有经世之学。

    ??子夏的弟子可是有众多武将,不只是文臣……

    ??“吴卫,卫国……卫国人吴起!”

    ??韩非突然想到了这个名为吴卫,又与子夏有师徒关系的武将的来历。

    ??此人,很有可能就是一度拜子夏为师的兵家亚圣吴起!

    ??吴起精通兵、法、儒三家,拜子夏为师也没有什么奇怪!

    ??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他可以击败曹操。”

    ??韩非也是一个大智慧之人,不用一日时间,就猜测出吴起的来历。

    ??第三百九十八章 我吴起,生平不败!

    ??“夏城竟然有吴起这么一号人物,主公的气运还真是惊人,这下一来,曹操必定败退,夏城可保万全。”

    ??韩非目睹吴起围困曹操,迫使攻城的夏侯惇、曹真等曹军武将撤退,总算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??韩非同样感慨于张华的气运,在主城要被攻克时,有一名神将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。

    ??“曹军居然退了?”

    ??“总算是救回一条性命。”

    ??守城的夏军见曹军像是潮水一般退去,劫后余生,兴奋中也有一丝诧异。

    ??曹军本来即将攻破夏城,这个时候却突然退兵,让守城的主将耿恭百思不得其解。

    ??耿恭一个人带兵,无法抵挡张郃、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真等猛将突进,本来以为自己要就此阵亡,结果曹军退去。

    ??耿恭向城外望去,只见曹操的骑兵正在与人数众多的夏军混战,曹操拔出倚天剑,骑着爪黄飞电,在吴起的军中左突右冲,试图杀出重围。

    ??但吴起的兵马韧性极强,任凭曹操如何冲杀,也无法杀出重围。

    ??“这是何人带兵击败了曹操?”

    ??耿恭知道曹操的能力很强,手下的虎豹骑也是少有的高阶兵种,即使耿恭手头拥有一队长水胡骑,也不敢出城与曹操的虎豹骑在野外决战,否则必死无疑。

    ??城墙上的夏军也都向城外张望,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??“不要发呆,整顿兵马,准备出城接应友军!”

    ??耿恭也是一员东汉名将,吴起在城外奋战时,耿恭抓紧时间重新部署城防,另外,召集七千士卒,来到城门处,准备接应吴起。

    ??吴起虽强,但精锐兵种不多,绝大多数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乌合之众,只有一队长水胡骑。而曹操带来的猛将至少有十多个,还有虎豹骑、大戟士等高阶兵种,如果曹操反应过来,派出猛将,对吴起实行斩首战术,那么曹操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。

    ??“耿恭,这是刚刚武装起来的五千乡勇,交给你了。”

    ??顾雍还在不断组织城内的壮丁,发放兵器,将他们武装起来,按照千人队、百人队、十人队的编制,组建成军团,然后交给守城主将耿恭统帅。

    ??因为韩非推行连坐法,夏城居民的组织纪律性极强,在很短的时间内,顾雍这就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团。

    ??夏城几乎全民皆兵,男当战,女当运!

    ??“幸存的墨家弟子,集结!”

    ??几十位墨家弟子,带着一队连弩兵,部署在城门口,接应吴起。

    ??“轰!”

    ??木栅栏被典韦的两百四十斤大铁戟摧毁,碎木飞溅,鲜血淋漓、战甲破碎的典韦强行从翁城杀出,带着百余汉军逃出生天。

    ??典韦虽然连破翁城两座城门,但被守军后备的手段困在翁城之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