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_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48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487节 (第2/2页)

,曹操的骑兵又无法及时到达,典韦孤军奋战,仅仅凭借几百人,杀入城内也无济于事,只好带兵杀了出去。

    ??“主公!”

    ??典韦发现曹操之所以没有及时派出骑兵支援自己,是因为曹操自身被敌军围困。

    ??典韦生怕曹操被杀,于是龙行虎步,与退下来的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真等人汇合,然后去救曹操。

    ??“逆我必杀!”

    ??曹操挥动倚天剑,斩出黑色剑气,将眼前几个夏军士卒斩灭!

    ??曹操常常带领骑兵冲锋陷阵,自身武艺也不俗!

    ??曹洪追随在曹操左右,挥舞大刀,狂乱的刀气斩断夏军士卒!

    ??曹洪不惜以血肉之躯,挡下射向曹操的弓箭。

    ??曹洪越是受伤,武力越高,奋力杀敌,夏军士卒竟然不能靠近曹操一步。

    ??“杀!杀!杀!”

    ??曹洪像是发疯了一样,气势不断暴涨!

    ??为了曹操,曹洪爆种,甚至可以力战五虎将之一的马超!

    ??曹纯、曹休两员虎豹督,也奋力鏖战,带着虎豹骑,不断冲击吴起的方阵,让吴起无法禁锢曹操的骑兵的行动。

    ??“曹操帐下,太多名将,如果此时我手中有一两员猛将,或许可以生擒曹操。可惜了……”

    ??“退向东南门!”

    ??吴起见曹操手下将士奋战,一时间无法歼灭曹操的虎豹骑,而夏侯惇、夏侯渊、张郃、曹真、王双等猛将,率领另外一队虎豹骑,还有大戟士等精锐兵种,即将与曹操汇合,于是吴起主动后撤。

    ??还有一个吴起现在无法处理的点,那就是有“古之恶来”之称的典韦。

    ??典韦的武力,比许褚还强。

    ??如果不是曹操太浪,导致典韦在前期战死,那么官渡之战,也没有颜良、文丑什么事情了。

    ??吴起帐下没有猛将,要是典韦、夏侯惇、夏侯渊、王双等猛将,组成敢死队,不顾一切突袭吴起,以吴起手中的低阶兵种,吴起有可能会被斩杀。

    ??在吴起的命令下,吴起军团且战且退,向夏城的东南偏门退去。

    ??典韦、夏侯惇、曹真与曹操合兵,又追赶吴起。

    ??耿恭及时在东南门接应吴起,城墙上的连弩、床弩、弓箭手齐射,逼退曹军,曹军不得不退。

    ??这样一来,曹操一鼓作气,攻克夏城的计划破产。

    ??而且,曹操军损失惨重,因为攻城,还有遭到吴起夹击,产生的损失,占了曹操带来的兵力的一半。

    ??典韦见到曹操时,曹操身上插着十几支弓箭,脸色阴沉。

    ??因为曹操是主公,装备曹军最精良的铁甲,也是大气运加身的人,即使身上挂着十几支箭,曹操也还安然无恙。

    ??只是曹操很郁闷。

    ??好不容易兵临城下,差点就攻破了夏城,取得史诗大捷,结果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武将,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击败,让曹操郁闷之余,又不免感到可惜。

    ??他这一出围困河阳,南渡黄河,直取夏城的计谋,如果成功,那么在将来的史书上,他曹操就创造了和邓艾偷渡阴平、直取蜀汉一样的经典战例。

    ??曹操还因此可能被刘秀封王。

    ??然而功亏一篑,折戟沉沙于夏城之下,一战成名的机会稍纵即逝,曹操大叫可惜。

    ??典韦问道:“主公您没事吧?”

    ??“还好子廉舍命相救,否则我已遭不测。”曹操叹息,“我方兵马损失过半,已经无力争夺夏城。夏城有能人,河洛各地援军将至,宜退回河阳。”

    ??曹操知道虎牢关、函谷关、孟津、伊阙等地的援军,正在向夏城驰援,甚至张华会从关中、河东或者中原前线,调兵支援夏城。

    ??要是曹操打不下夏城,又在此地耽搁时间,那么一旦各地援军抵达,对曹操形成绞杀之势,那么曹操将无处可逃。

    ??曹操重整军势,埋葬战死者,就此离开夏城。

    ??也就是曹操心大,败了也没有急红眼,而是及时离开。

    ??吴起收兵,清点损失,在曹操的虎豹骑的突击下,有不少乡勇战死,这也是吴起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原因。

    ??哪怕吴起强化了乡勇的属性,甚至让乡勇从一阶兵种变成二阶兵种,乡勇终究还是乡勇,抗衡高阶兵种,需要付出数倍的伤亡。

    ??“吴卫,不,应该是吴起,多亏你出手相助,才能逼退曹操。”

    ??韩非亲自迎接吴起。

    ??吴起对韩非来说都是前辈。

    ??韩非被称为韩非子,吴起被称为吴子,这些都是战国时期的大能。

    ??“看来你已经知道我的来历了。敌军既然已退,兵权交还给你了。”

    ??吴起没有否认自己的身份,以他的表现还有与子夏的师徒关系,韩非不可能无法辨认吴起的身份。

    ??“夏城还没有完全解除戒备,你暂时掌握兵权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